在國內的就業競爭是非常激烈的,很多學生對于出國留學回國的就業率是比較關注的,那么今天出國留學小編就給大家介紹這些大學本科就業率不足80%?就業率低的“罪魁禍首”是誰?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話,歡迎點擊出國留學網。
什么?這些大學本科就業率不足80%?就業率低的“罪魁禍首”是誰?
嚇一跳!這些大學本科就業率不足80%?
2022年,我國應屆畢業生達1076萬,大學生就業情況備受社會關注。
近日,各大高校發布了202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,公布畢業生就業情況,竟然有不少高校本科就業率不足80%!
具體是哪些高校?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院校就業率低?來一探究竟!
這些大學本科就業率不足80%?
西安交通大學
報告指出,西安交大2022 屆畢業生共計9823人,其中本科生4496人,占比 45.77%。本科生國內外升學人數的比例為 65.06%,其中,就業率32.96%,國內升學比例為58.07%,出國(境)深造比例為6.99%。
清華大學
本科畢業生中,共有2546人選擇升學,占比79.6%,其中2098人國內升學,占比65.6%,448人選擇出國(境),占比14.0%。
本科畢業生中,共有552人選擇就業,占比17.3%,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的共有299人,占比9.4%,靈活就業的共有253人,占比7.9%,自主創業的共有3人,占比0.1%。
北方工業大學
本科畢業生中,共有851人選擇升學,占比34.14%,其中673人國內升學,占比27%,178人選擇出國(境),占比7.14%。
本科畢業生中,共有1498人選擇就業,占比60.09%,簽訂就業協議的共有657人,占比26.35%。
北京工商大學
2022屆本科畢業生中,共1973人選擇就業,占比61.7%;1010人選擇升學,占比31.37%。
北京工業大學
2022屆本科畢業生共3488人,其中國內深造數1062人,出國(境)深造數727人,深造率為52.04%;協議合同就業數629人,靈活就業數818人。
東華大學
2022屆本科畢業人數共3478人,升學985人,占比28.32;實際就業1880人,占比54.05,待就業234人,占比6.73%。
北京信息科技大學
學校2022屆本科畢業生有3020人,其中就職2201人,占比72.88%;繼續深造678人,占比22.45%;其他類型25人,占比0.83%。
浙江大學
截至2022 年12月13 日學校 2022 屆畢業生的總體畢業去向落實率為 93.68%,其中協議和合同就業比例為 59.26%,靈活就業比例為 4.33%,自主創業比例為0.73%,升學比例為 29.36%,未就業比例為 6.32%。
沈陽大學
2022屆本科畢業生3957人,其中升學488人,占比12.28%;未就業843,占比21.21%。
大學生就業率低的三大“罪魁禍首”
1. 就業門檻提高
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,就業門檻在不斷的提高,意味著崗位對于學歷的要求也會越嚴格。
從近期各高校公布的202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我們可以發現:
清華大學畢業去向落實率:98%,畢業生最主要的畢業去向是升學,共有2546人赴國內外高校深造,占79.6%。
北京工業大學畢業去向落實率:94.12%,深造率為52.04%。其中國內深造比例為30.89%,出國(境)深造比例為21.15%。
上??萍即髮W畢業去向落實率93.54%。畢業生深造率達78.95%,其中出國(境)留學92人,占比22.01%,境內升學238人,占比56.94%。
就業門檻提高的情況驅使下“深造熱”正成為高校學子畢業季的現象級趨勢。
2. 擴招后大學畢業生增加,高校增多
曾經的大學生是很多人眼里的“天之驕子”,而如今則不再稀罕,不僅如此,隨著本科畢業生的增多,他們的就業率卻在逐年走低。
原因在于大學數量增多,只要分數不算太差,基本都可以進入大學讀書。大學生之間的差異化就此出現,很多大學生認為只要能夠順利拿到畢業證,其他都是次要;所以在校期間沒有其他動力,只要保證自身畢業考試不掛科,其他時間基本花在了吃喝玩樂,導致后續在畢業階段進行就業的時候,在面對面試官提問的時候,發現自己連最基本的專業知識都不知道,沒有任何的崗位競爭優勢。
3. 大學生就業觀念有待改變
“只要學習成績夠好,考上好的大學以后就可以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,不用吃苦受累也不需要加班,輕輕松松就能賺大錢?!毕嘈糯蠹覍τ谶@句話并不陌生,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聽過家長或老師對我們這樣講過。
在這樣的思想灌輸下,導致部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存在一定問題,覺得自己畢業了就可以找到一份輕松且待遇不錯的工作;但現實卻是非常殘酷,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高校大學生出來就業都只能從基層開始做起,雖然崗位發展前景十分不錯,但是又苦又累掙得還少,能夠堅持到最后的寥寥無幾。
所以大學畢業生應該要樹立健康的就業觀念,明確自己的定位以及目標。不要被現階段的辛苦絆住前進奮斗的步伐,在基層工作可以積累自身的工作經驗,提升自己的崗位競爭優勢,一步一個腳印抵達自己最終想實現的就業目標。
出國留學回國就業趨勢
一、海歸回國就業成趨勢
2022回國求職留學生數量再創新高,同比增長8.6%
據智聯招聘數據顯示,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,在國內求職的海歸數量明顯增長,2021年和2022年保持平穩。與此同時,回國找工作的應屆留學生增多,2020-2022年,應屆留學生規模指數分別為1.99、2.00、2.17。與2021年相比,2022年應屆留學生規模同比增長8.6%,回國求職留學生數量再創新高。
2022年日本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留學生回國求職增長明顯
具體看回國求職留學生的留學國家分布,英國占比最高,為41.4%,其次是澳大利亞(20.3%)和美國(9%),排名與2021年一致。
從同比增速來看,2022年來自馬來西亞、日本、新加坡的應屆留學生人數同比大幅上升,增速分別為66.1%、50.9%和37.7%,這與近年來更多人選擇前往東南亞和東亞留學有關。而受國際關系影響,俄羅斯留學生人數同比增長26.5%。此外,來自加拿大、德國、美國、澳大利亞的應屆留學生人數同比下降。
國內生活更加便利是吸引留學生回國首因,2成留學生因國內防疫政策調整決定回國
2022年調研顯示,決定回國的留學生中,58%的考慮因素是“國內生活更加便利”,相較于2021年的49.4%增長了8.6個百分點?!案J同國內的文化環境”也是留學生回國的重要因素,占比40%。32%的留學生認為“國內就業機會更多”,與2021年的34.8%大體相當。22%的留學生認為“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,經濟恢復會加快”。2022年底,國內調整優化防疫政策,使留學生認為國內的經濟活動會加速復蘇,也能因此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。
此外,2022年留學生對國際關系的擔憂有所下降,選擇“擔心國際關系變化對留在國外發展不利”“所在國對華人政策不如以前友好”“所在國對外籍人員政策收緊”的比例,分別比2021年減少1.3個、1.4個、1.7個百分點。
2023年海歸人才供需雙增,呈上揚態勢
我們觀察到,防疫放開后,國內企業對海外人才的需求快速釋放,各地政府也積極組織當地企業出國引才,因此整體對海歸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趨勢。平臺數據顯示,2023年春節后第一周,海歸優先的職位數和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均呈上揚態勢,2月3日的海歸優先職位數比1月28日增長11%,海歸求職人數增長27%。
二、海歸優先崗位分布
專業服務、生物醫藥、裝備制造行業對海歸招聘需求擴大
分析2022年海歸優先崗位的行業分布,教育/培訓行業的職位數占比27.8%,依然位居第一位,專業服務/咨詢、互聯網/電子商務分別以14.3%、11.1%位居第二、第三。
跟2021年相比,專業服務/咨詢、醫藥/生物工程、大型設備/機電設備/重工業的職位數占比提升。企業對人力資源、法律咨詢等專業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,帶動對相關海歸人才的需求上漲。生物醫藥、裝備制造也是當前國內發展趨勢向好的產業,對海外技術類人才的引進需求高。
專業化優勢帶動留學及語言類海歸崗位需求增長
從職業來看,2022年海歸優先職位占比較高的是留學輔導、語言培訓、翻譯等專業化崗位,占比均超過6%。招聘需求占比前20的職業還包括銷售顧問、市場/品牌推廣、保險、銀行及金融服務等市場類及金融類崗位。值得關注的是,幼兒外語教育在國內的風靡也帶動海歸優先職位招聘需求,中小學課程輔導、早教/幼教職業均進入招聘需求TOP 20。從占比增幅來看,留學輔導、翻譯等留學類、語言類崗位均有較大增長。
海歸崗位招聘薪酬持續上漲,2022年達14680元/月
從薪酬看,海歸優先職位的平均招聘薪酬連續三年走高,2022年達14680元/月,比2021年的13719元/月增加961元,增長7%。隨著海歸職位結構的優化,海歸優先職位平均招聘薪酬也在逐年提升。
三、留學生回國求職情況
海歸前往新一線、二線城市發展意愿提升
觀察2022年海歸投遞行為,分地域看,2022年海歸群體前往新一線城市、二線城市和三線及以下城市發展的意愿均有所提升,2022年的投遞占比分別為31%、15.7%和14.3%,均高于2021年的投遞占比。由于新一線城市、二線及三線及以下城市陸續推出“搶人”政策,發展潛力大,同時房價較低,生活便利度也不亞于一線城市,因此越來越多海歸以實際行動加速“下沉”。
近4成海歸希望進入國企工作,“考公熱”持續升溫
企業類型方面,調研顯示,2022年希望進入國企工作的留學生占比38.8%,排名各類型機構之首,比2021年提升9個百分點。希望進入外企或國家機構/事業單位的留學生,分別占比27.1%、20.9%。后疫情時代,國企和機關人員穩定的優勢凸顯,受到更多留學生青睞。
求穩心態也體現在留學生對“公考”的熱情參與中。2022年74.4%的留學生認為海歸群體中存在“考公熱”,高于2021年的59%。其中,51.9%的留學生認為“考公熱”近兩年明顯升溫,高于2021年的38.3%。
新能源行業吸引更多海歸投遞
行業方面,2022年向互聯網/電子商務行業和專業服務/咨詢行業投遞的海歸占比最高,分別為5.8%、5.6%,排名與2021年保持一致。這表明,IT和專業服務領域對留學生的就業吸附能力依然很強。
同時,新能源/電氣/電力行業的投遞占比漲幅最大,從2021年的2%提高到2022年的2.5%,汽車/摩托車和大型設備/機電設備/重工業行業的投遞占比也有所增長,分別從2021年的2.1%、2.4%提高到2022年的2.4%、2.6%。受“碳達峰”“碳中和”政策利好、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轉型影響,新能源及裝備制造、汽車制造等相關產業成為持續高速吸引留學生就業的熱門行業。總體而言,當前海歸在產業選擇上有脫虛向實的趨勢。
留學生求職對薪酬、企業發展、工作環境的關注度提升
關于回國求職看重的條件,2022年留學生依然最看重“薪酬福利”,占比76.7%,比2021年的71.6%有所提高。不過,除了薪酬福利,留學生回國求職還注重多元因素,41.9%的留學生關注企業發展前景,這一比例較2021年有所提高。留學生對“工作環境”“工作與生活是否能平衡”“雇主形象”等因素的關注度均比2021年有所提高。這表明,留學生正從更多維的工作體驗上對職位進行衡量。
超9成留學生使用視頻面試求職,比例擴張
疫情防控三年來,越來越多留學生通過可視化方式進行面試。2022年,有91.5%的留學生表示自己的主要面試方式為視頻面試,高于2021年的78.1%,并超越線下面試(23.3%)。也有10.9%的留學生運用直播面試這種新方式與招聘方進行溝通。由于視頻面試/直播面試能打破時空限制,幫助留學生足不出戶拿offer,因此備受留學生青睞。
四、已歸國海歸就業情況
超4成海歸薪酬水平符合或高于預期,比2021年更樂觀
2022年,歸國海歸中有37.5%的人認為自己目前薪資水平基本符合預期,該占比相對2021年的26.8%有明顯提高;3.9%的人認為高于或遠高于預期,稍高于去年的3.5%,三項占比的總和超四成,且高于2021年的三項之和(30.3%)。這意味著,2022年歸國海歸對薪酬的滿意度有所上升。
近7成海歸認為海外經驗對工作有幫助
歸國海歸中有35.7%的人認為,海外經驗對“各方面都有裨益”,也分別有17.7%和14.6%的人認為這種幫助“主要體現在業務上”和“主要體現在人際中”,共有68%的歸國海歸認為海外經驗對工作有幫助。同時,24.7%的歸國海歸認為海外經驗沒有明顯幫助。
超5成海歸愿意嘗試靈活就業,短視頻博主是首選
隨著靈活就業的興起,歸國海歸也對這種新興工作方式有所嘗試。55.5%的海歸表示愿意嘗試靈活就業,其中32.9%表示“已經有很多人在嘗試”,22.6%認為“近兩年明顯升溫”。此外,也有25%的歸國海歸表示不愿意嘗試靈活就業,認為“周圍很少有人嘗試”。
從靈活就業的業態來看,46.3%的歸國海歸表示海歸群體在嘗試短視頻博主,排名第一。其次是教育培訓、金融投資和知識付費,分別占比40.9%、40.5%和26.8%??梢?,海歸較為擅長以流量、專業知識為杠桿,在靈活就業中闖出一片天地。
近7成海歸為豐富閱歷而留學,國內教育資源競爭激烈是重要原因
在被問及為什么選擇留學時,67.6%的海歸選擇“體驗他國文化、生活,豐富個人閱歷”,占比排名第一。相比2021年,2022年因文化體驗、教育水平及資源等原因選擇留學的海歸占比均有所提高。其中,2022年有32.8%的海歸因“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競爭激烈”而選擇留學,占比遠高于2021年的21.7%。這意味著,海歸渴望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,出國留學提供了一種規避激烈競爭的途徑。
2022海歸對留學收獲的評價提高
對于留學的收獲,52.7%的海歸表示基本符合預期,相比去年(49.9%)提高了2.8個百分點。有28.2%的海歸表示高于或遠高于預期,這一比例也高于2021年的25.4%。還有19.1%的海歸表示低于或遠低于預期。整體來看,海歸群體感受到的留學收獲更高,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,一方面,留學是提升學歷、培養能力的重要路徑;另一方面,對海歸來說,“豐富閱歷”本身也是一種收獲。
疫情以來,回國求職的海歸人數持續增長。國內生物醫藥、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對海歸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擴張。2023年,在防控政策優化調整的大背景下,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,將會給海歸回國就業帶來更多機會,對于海歸人才而言,掌握專業技能、提升國際化視野、及時了解求職信息,將有助于更快找到通往理想工作的路徑。
推薦閱讀: